三湘都市报7月13日讯(文/视频 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通讯员 罗文嘉)炎炎夏日,一头扎进清凉的泳池,来场酣畅淋漓的“水中狂欢”,是很多家长带孩子消暑的首选?可享受清凉后,不少人出现眼睛红痒、皮肤红疹等症状,“出水后浑身不舒服”的吐槽帖出现在各大社交平台。
7月13日,长沙市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文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杨嶷芳支招,如何预防及应对“泳池病”。
(天气炎热,玩水消暑的市民增多。刘丰摄)
玩水消暑后身体不适,“泳池病”多发
最近,气温直线飙升,很多人选择玩水消暑,泳池游泳,水上乐园尽情狂欢。
但是近期网络上一名家长的求助短信引起了广泛关注,5岁的女儿在游泳和泡温泉后出现头痛、低热、呕吐的情况,陷入昏迷转入重症监护室,后续被查出感染了“食脑虫”,这是一种名为“阿米巴原虫”的单细胞生物,能从水中通过鼻腔进入人脑,快速繁殖,引起脑部炎症。此外,7月上旬,广州一名家长带着5岁儿子去小区泳池玩了2小时,第二天孩子就喊耳朵疼,晚上就开始发烧,耳朵还流出黄色分泌物,之后去医院确诊为急性中耳炎。
展开剩余51%社交平台上,“泳池病”的相关词条登上热搜,很多网友回复分享了同样的遭遇,说自己游完泳喉咙痛得受不了,还有家长表示带孩子从水上乐园回来,孩子眼睛变得又红又痒……网友们纷纷现身说法,表示以后玩水一定要“警惕”。
医生支招,教你安全玩水
“泳池病”是一类由游泳池引发的疾病的统称。游泳的时候,如果受到水中细菌感染或是化学物质的刺激,容易引发各类疾病,如腺病毒感染、红眼病、咽结膜热、中耳炎等。其中,抵抗力强、传染性高的腺病毒是主要病毒,甚至在含氯的水中也能存活很多天。
“这些疾病的病程一般在1—2周,而且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可能引发病毒性角膜炎或者中耳炎,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导致重症肺炎。”杨嶷芳提醒。
两位医生从入水前、玩水和出水后3个方面提供防护指南。文雯提醒,在入水前要冲洗身体,佩戴好泳镜和泳帽,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入水;出水后要在30分钟内用沐浴液把全身清洗干净,敏感肌或经常入水者建议用专用沐浴露,另外,玩水时要记得带上自己的拖鞋,避免皮肤病传染。
杨嶷芳提醒,患有鼻窦炎的人群在鼻炎发作期间尽量不要入水游玩,此外入水前一定不要过度掏耳,要检查耳部及其他部位的皮肤是否破损;在水中游玩时,大家要避免跳水、呛水以及吞咽池水,尽量不用公共的物品。
游泳玩水后如果眼部出现轻微不适可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眼药水进行处理;初期咽痛,发烧的患者可自行处理,多喝水多休息可进行缓解,但如果1~2天症状加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发布于:湖南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