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掏出7500万赞助中国男足国家队,一签就是五年。 这笔钱砸进中国足球低谷期,很多人直呼“看不懂”——国足刚在世预赛出局,连续六次冲世界杯失败,东亚杯也只拿个第三,成绩跌到历史冰点。 可偏偏这时候,车企巨头真金白银往里冲。
更矛盾的是另一边:中超球场正挤得水泄不通。 北京国安主场踢上海申花,6万张票卖光;大连英博对山东泰山,又是6万人涌进梭鱼湾球场。 工人体育场的助威声浪震得人耳朵发麻,球迷举着围巾蹦跳的场面,活脱脱欧洲豪门主场的氛围。
成都凤凰山球场成了新晋“魔鬼主场”,4万多人把看台染成红色;上海体育场、青岛青春足球场每逢比赛日就排长队。 连中甲的辽宁铁人、重庆铜梁龙主场都场场爆满。
展开剩余66%赞助商算盘打得精
比亚迪这7500万花得不盲目。 他们早就算过账:赞助欧洲杯、美洲杯是为打国际市场,而押注中国足球,图的是国内市场的品牌绑定。 足协主席宋凯亲自上门谈合作,看中的是比亚迪既能掏钱又能带流量。
这笔钱对国足简直是及时雨。 国家队选帅预算封顶200万欧元,比亚迪一年1500万的赞助费,几乎够覆盖教练团队工资。 足协还能用余钱支援女足、青训和五人制球队。
球迷的钱包才是真金矿
中超的商业价值,核心在球迷愿不愿意掏钱。 成都蓉城把主场套票分成六档,最贵卖到4080元,8350套票秒光;上海申花的散客套票冲到5980元,依然抢手。 就连中甲新军南通支云,都敢把包厢定价12.8万。
球迷消费早已超出看球本身。 成都凤凰山赛前演唱会、济南奥体中心的“鲁豫有约”球迷联谊、青岛海牛的球星见面会,都成了固定节目。 足球变成城市新节日,和演唱会、文旅集市捆在一起卖体验。
当私企老板们纷纷撤资足球时,接盘的清一色是国企。 华润怡宝砸钱冠名中超联赛,中国移动旗下咪咕视频独家包圆转播权,青岛啤酒、联想等国企背景企业排队当合作伙伴。
这些企业不只看广告回报。 北京国安、山东泰山等老牌球队背后站着北京控股、山东高速,地方政府用足球名片拉动城市品牌。 成都蓉城带火“五粮液球场”,浙江队把黄龙体育中心变成文旅打卡地——足球成了城市营销的杠杆。
中国足球最魔幻的现实,是国足跌向亚洲三流,中超热度却逼近欧洲一流。 工人体育场6万人齐骂裁判的声浪,梭鱼湾球场赛后久久不散的大合唱,和输赢早没了关系。
发布于:山东省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