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快速拉升后缓回调,别急着卖,这是主力在“筛人” 早年我总犯一个错:股票涨5%后,回调2个点就慌,赶紧卖,结果后面又涨10%,眼睁睁看筹码飞了。后来才发现,快速拉升(比如1-2天涨8%)后的缓回调(每天跌1-2个点,不跌破5日线),根本不是出货——主力先把股价拉起来吸引关注,再用小幅回调把心态不稳的散户洗出去,自己偷偷接筹码。 真正的顶部反而是“急跌”:突然放天量(成交量是前一天2倍以上)冲高,接着一根大阴线砸下来,根本不给你反应时间,这才是让散户接盘的信号。 2. 突然大跌后小涨,别抄底,这是主力在“钓鱼” 看到股价一根大阴线砸穿5日线,之后几天每天涨1-2个点,很多人会觉得“跌到底了,该反弹了”,急着进去抄底。我2021年就栽过这坑:15块买的票,大跌到13块,之后3天涨到13.5,我以为企稳了,加仓进去,结果第4天直接跌到12块,亏得心疼。 后来才想明白:大跌后的小涨,是主力在“装企稳”——先用大跌套住前期散户,再用小涨制造“反弹假象”,等新散户进来,就再次砸盘,这一下跌往往更狠。 3. 尾盘半小时急拉的票,别追,这是“诱多陷阱” 很多散户喜欢追尾盘涨的票,觉得“当天不套,第二天能赚”。我之前也追过:尾盘半小时突然拉3%,K线看着特别好看,结果第二天直接低开2%,全天没反弹,直接被套。 其实主力选尾盘拉,就是不想花太多钱——真要涨的票,早就在盘中放量涨了,不会等到尾盘“偷摸拉一下”。这种票大多是主力为了让K线好看,吸引散户第二天接盘,追进去大概率亏。 4. 高位放量不用慌,“量小+破线”才是危险信号 不少人看到股价在高位成交量变大,就吓得赶紧卖,其实没必要。只要不是“天量天价”(比如成交量是前一天2倍以上,股价却不涨停),说明还有资金在博弈,买方和卖方没分输赢,股价说不定还能涨。 真正该慌的是“高位缩量横盘”:股价在高位横盘3天以上,成交量只剩之前的一半,这时候如果跌破5日线,一定要跑——说明资金已经不想玩了,再不走就要被埋。 5. 底部单次放量别冲动,连续3天放量才是机会 早年我总爱找“黄金坑”,看到底部突然放大量就冲进去,结果十次有八次被套。后来才发现:底部只放一次量,可能是“抄底资金短暂进场”,尤其是刚大跌完的票,放完这次量可能还会跌。 真正的底部机会,要等“连续放量”:股价在底部横盘1-2周,不创新低,然后连续3-5天成交量慢慢变大(每天比前一天多10%-20%),这才是主力真的进场了,这时候买进去,安全系数高很多。 6. 盯紧5日线+20日线,不用复杂指标也能判趋势 我现在看盘,只盯5日线和20日线,比那些复杂的MACD、KDJ好用多了。股价在20日线上方,5日线没跌破,就算回调也拿着——这说明趋势还在;一旦股价跌破20日线,还放量,不管亏多少都先出来。7. 买股先看板块龙头,不碰“跟风票” 很多散户买股只看个股,不看板块,结果买的票总是不涨。其实炒股要“看板块下菜碟”:龙头涨,板块才会涨;龙头不涨,跟风票就算涨,也涨不多,还容易跌。 8. 止损别凭感觉,按“前低+3%”设防线 散户最容易犯的错,就是不止损,或者止损凭感觉。我现在买完票,第一件事就是定止损位:比如买在10块,这只票的前期低点是9.5块,那止损就设9.2块(9.5块跌3%),跌破就卖,绝不犹豫。 9. 永远别满仓,行情好也留2成灵活仓位 满仓是散户的“致命伤”:行情好的时候还好,一旦大跌,想补仓都没子弹,只能眼睁睁看着亏;更糟的是,满仓会让人心态崩,跌5%就慌,容易割在低点。 我现在最多只买6成仓,就算遇到突然大跌,还有2成仓能补,不会被动。比如今年3月,我买的票跌了8%,用2成仓补了之后,成本降了2%,后来反弹5%就解套了——要是满仓,只能等反弹10%才能解套,差太多。 10. 成交量是“因”,K线是“果”,别只看K线 很多人看盘只盯K线,却忽略了成交量,这是本末倒置。K线是已经形成的结果,成交量才是背后的原因——所有行情都是“买和卖”推起来的,而买卖动作全藏在成交量里。 要是成交量一直很低迷(比如每天成交量比前一周平均少30%),说明市场没人愿意进场,股价大概率涨不起来;但如果成交量突然变大(比前一天多50%以上),还跟着股价涨,这时候就值得重点关注——这是资金进场的信号。 11. 管住手比抓机会重要,行情差时十天不买也正常 炒股久了才明白:比起抓住10个赚钱机会,更难的是管住自己的手。别总想着每天都抓涨停板,就算是游资也做不到;频繁买卖反而会让你亏得更快——手续费不说,还容易追涨杀跌。
图片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配资网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